
對我院競技運動員競賽焦慮狀態的初步分析
齊中延
[摘 要] 本研究采用美國運動心理學者馬騰斯(R·Martens)等人(1990)編制的運動競賽狀態焦慮量表(CSAI—2)對我院97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進行 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我院運動員賽前焦慮無顯著提高,不同性別、不同項目的運動員賽前焦慮無顯著差異,運動員各分量表得分較低,表明運動員在競賽前、後 是低焦慮狀態,運動員自信心不高。過低焦慮,也會影響運動成績,不能充分調動機體能量和心理能量。因此,過低焦慮,也不是好現象,要引起教練員足夠重視。 本研究對我院各項目運動員賽前焦慮進行分析,試圖爲運動員、教練員搞好心理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 運動競賽; 認知焦慮; 軀體焦慮; 狀態焦慮
1 前言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爲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 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甯、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幹、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長 期以來,心理學工作者對焦慮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諸如焦慮的産生、焦慮的種類、焦慮的表現方式、最佳的焦慮水平等,得出了很多有效的結論。
在競技運動中産生的焦慮稱爲運動焦慮,而運動焦慮常常是運動員即將比賽時出現,在體育運動領域中,由于運動項目種類繁多,與之相應的焦慮程度也不一 至,但各種運動行爲都與焦慮密切相關,焦慮過度或不足,都會造成一個差的績效,焦慮與績效之間形成一個倒“U”型關系,焦慮對績效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馬騰斯(R·Martens)等人(1990)編制的運動競賽狀態焦慮量表(CSAI—2)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测量过程而编制的一种专门测定运动竞赛情况下的多维狀態焦慮问卷表,包括三个分量表,即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和狀態自信心。
认知狀態焦慮,是指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後即刻存在的主觀上所認知到有某和危險或威脅情境的擔憂這是一種對自己能力的消極評價或對比賽結果(成績)的消極期望所引起的焦慮。
躯体狀態焦慮,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体验。
狀態自信心,是指運動員在競賽時,或在競賽前、後對自己的運動行爲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因此,對我院各項目運動員賽前焦慮進行分析,試圖爲運動員、教練員搞好心理訓練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97名運動員,其中男運動員49人,女運動員48人,包括手球、乒乓球、摔跤、田徑、體育舞蹈、定向越野六個項目。
運動員年齡在12—20歲,大部分是中專學生,其中只有9名是大專學曆。
2.2 研究方法
采用馬騰斯(R·Martens)編制的運動競賽的焦慮量表,簡稱CSAI—2問卷,此量表包括了三個分量表,共27道測題。三個分量表的內部平均一致性程度在0.68—0.72之間,其信度是高的。
3 結果分析
3.1 我院競技運動員焦慮狀態分析
许多研究报告表明,焦虑是影响运动行为的一种心理原因,比赛前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会升高,从而影响运动成绩。通过调查,我院竞技运动员赛前无论是认知狀態焦慮,还是躯体狀態焦慮均无明显升高,相较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狀態自信心稍高。见表1。
表1 我院競技運動員焦慮狀態
|
认知狀態焦慮 |
躯体狀態焦慮 |
狀態自信心 |
體院運動員 |
18.89 |
16.73 |
23.34 |
3.2 各項目運動員焦慮情況比較
各項目运动员,无论是个人項目,还是集体項目,焦虑情况均无明显差异。认知狀態焦慮最低分是田徑項目,最高分是乒乓球項目;躯体狀態焦慮最低分是定向越野項目,最高分是摔跤項目;狀態自信心最低分是體育舞蹈項目,最高分是田徑項目。在见表2。
表2 各項目運動員焦慮情況比較
焦慮分量表 項目 |
认知狀態焦慮 |
躯体狀態焦慮 |
狀態自信心 |
手 球 乒乓球 摔 跤 體育舞蹈 田 徑 定向越野 |
18.47 21.59 19.57 18.05 15.00 18.90 |
16.04 17.50 17.63 16.56 17.75 15.68 |
22.04 24.92 23.36 21.39 26.50 23.72 |
3.3 男女運動員焦慮狀態對比
对于不同性别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异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結論不一。本研究对我院不同性别竞技运动员的焦虑状态进行了比较,男女运动员焦虑状态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认知狀態焦慮得分略高于男运动员,躯体狀態焦慮、狀態自信心得分略低于男运动员。见表3。
表3 男女運動員焦慮狀態對比
|
认知狀態焦慮 |
躯体狀態焦慮 |
狀態自信心 |
男運動員(49人) 女運動員(48人) |
18.39 19.39 |
17.23 16.23 |
23.97 22.70 |
3.4 对各項目运动员焦虑状态的具体分析
馬騰斯(R·Martens)編制的運動競賽的焦慮量表CSAI—2问卷,此量表的三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狀態自信心越高。
手球項目运动员三个分量表的得分都很低,尤其是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二个分量表的得分都很低,20分以下的分別占76.5%和100%;男运动员低于女运动员得分;有个别女运动员狀態自信心得分较高,如徐鸣昭、贾单、杨娇得29分,朱徐婷得31分。
乒乓球項目运动员三个分量表总体得分不高,但有个别运动员得分较高,如认知狀態焦慮,刑程得26分、高敏、秦坤得28分;躯体狀態焦慮,秦坤得27分,劉則傑得30分;狀態自信心,王宝淇、许诚、秦坤得27分,馬思凡得28分,呂婷婷得29分。
摔跤項目的运动员,认知狀態焦慮最高得分26,20分以下的占53.5%,21—26分占46.5%,躯体狀態焦慮得分最高的是李家顺(男)、张永 晶(女),得27分,20分以下占75.5%,21—27分占24.5%;狀態自信心最高得分34,30分以上有四名男運動員,分別是李四輩、景曉、吳 永、李忠亮,20分以下占18.6%,21—34分占81.4%,23分—26分人數最多,有21人。
體育舞蹈項目的运动员,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和狀態自信心得分均不高,除张鹏华、杜皓然两名运动员,狀態自信心得30分,其余運動員認知狀態 焦虑、躯体狀態焦慮超过20分的分別有3人,相比较之下,狀態自信心20分以上比例較高,占50%,但与其它項目相比较,比例较低。
定向越野項目的运动员,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最高得分28分,分別是趙雪晨、張澤兩名男運動員,其余運動員均不超過20分;狀態自信心30分以上有兩名男運動員,分別是張鵬得30分,宋澤兵得32分;21分—32分占77.8%。
田徑項目的运动员认知狀態焦慮得分很低,最高只有17分;躯体狀態焦慮得分在15分—21分之间,分数也比较低;狀態自信心全部在21分以上,最高得分31分,是中長跑運動員盧飛。
各項目运动员得分比例见表4。
表4 各項目运动员分值比例
項目 |
百分比 分值 |
认知狀態焦慮 (%) |
躯体狀態焦慮 (%) |
狀態自信心 (%) |
手球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76.5 23.5 |
100 0 |
17.6 82.4 |
乒乓球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33.3 66.7 |
66.7 33.3 |
8.3 91.7 |
摔跤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53.5 46.5 |
75.5 24.5 |
18.6 81.4 |
體育舞蹈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75 25 |
75 25 |
50 50 |
定向越野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88.9 11.1 |
88.9 11.1 |
22.2 77.8 |
田徑 |
20分以下(含20) 21分以上 |
100 0 |
75 25 |
0 100 |
分值低,說明焦慮水平低,但過低焦慮,也會影響運動成績,不能充分調動機體能量和心理能量。因此,過低焦慮,也不是好現象,要引起教練員足夠重視。
狀態自信心得分高的运动员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抱有能取得成功的信念较高。我院运动员狀態自信心分值在中间状态,说明自信心不充分。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馬滕斯的“多維焦慮理論”认为: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和狀態自信心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指出认知狀態焦慮、躯体狀態焦慮和状态自信 心三者在赛前的时间变化模式不同,认知狀態焦慮、自信心与运动成绩均呈线性关系,而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狀態焦慮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根據這 個理論,運動員在賽前具有較高的認知焦慮水平或軀體焦慮水平出現極端值(較高或較低)或自信心較低時,他們將取得較差的運動成績。
4.1.1本研究表明,我院竞技运动员运动竞赛狀態焦慮量表(CSAI—2)得分都不高,說明運動員競賽前、後焦慮無顯著提高
六个項目的某些运动员躯体狀態焦慮水平有较低分出现,得分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受运动员的年龄、文化教育、训练年限、比赛经验影响。我院竞技运动 員大多數都是中專的學生,年齡較小,文化水平較低,參加訓練時間大多數只有一年,比賽的場次較少,由此而造成運動員在比賽前不去考慮或是沒有認知到某些危 險或威脅情境,所以,沒有體驗到不愉快;另一方面可能是運動員的態度問題,不關心比賽,注意分散,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此也體驗不到焦慮。教練員要認真進 行鑒別,區別對待。
狀態自信心21分以上比例很高,但中間狀態居多,說明我院競技運動員對比賽抱有成功的信念,但信念不足。30分以上的運動員不多,只有5名,教練員要正確區分自信心和虛假自信心。
4.1.2 男女運動員運動競賽焦慮無顯著差異。
4.1.3 从事不同項目的运动员竞赛焦虑无显著差异。
4.2 建議
4.2.1 加強積極性、進取心和自信心三個方面教育
積極性是一種自我激發的素質。積極性高的運動員是敏捷的,參與和卷入都是主動和自覺的。沒有進取的素質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競爭心。要激發運動員的自我 進取心,激勵他用頑強的進取精神去克服所處的逆境。自信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最佳的自信意味著能堅持不懈地完成既定的目標。教練可以 通過榜樣示範、情景模擬,以及競爭和激勵等手段,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心理訓練活動。
4.2.2 提高運動員競賽動機
動機是從事任何事業成敗的關鍵,目標是行動決策的前提。只有提高了競賽動機,才能最大限度的動員自己,自覺克服困難,不斷提高訓練水平。
4.2.3 科學的認識,做好充分的准備,提高運動員的實力
在比賽時適度的焦慮會使我們的喚醒水平更高,激發身體潛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速度、靈敏等素質,提高我們的運動技術水平。
4.2.4 加強文化課學習
運動員文化程度低,會造成認知能力差,通過文化水平的提高來改變認知結構,提高心理自控能力。
4.2.5 對運動員應進行心理知識的教育
使他們能正確認知和對待比賽,能正確看待與比賽有關的種種心理現象。
參考文獻:
[1] 肖旻婵、朱學雷.上海市運動員運動競賽特質焦慮調查及研究[J].體育科研,1997(12)
[2] 王刚.对射箭运动员特质焦虑和狀態焦慮的探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0(2)16
[3] 黃克劍,廖潔敏.男籃運動員賽前心理焦慮狀態的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4(6)